金华外贸转型:从五金、服装到新能源,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再是最大出口品类

2023年05月05日
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倩梅  金华报道

“现在人都回来了,运气不好的话在商贸城可能半小时都打不上车。”在从义乌国际商贸城去义乌高铁站的路上,出租车司机马师傅边张望拥挤的车道边向记者说道。2023年春节后,随着中东、非洲采购商陆续回来,义乌国际商贸城又重新忙碌起来。

作为金华外贸出口的核心地区,随着义乌商贸城热闹的回归,今年一季度金华外贸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势头

金华海关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金华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708.2亿元,同比增长11.3%。其中,出口1464.6亿元,增长8.2%;进口243.6亿元,增长34.8%。进出口、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高于全省增速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经不再是金华占比最大的出口品类,光伏产品成为新的增长点,一季度金华太阳能(5.790, 0.05, 0.87%)电池出口增长34.3%。

近期,记者相继走访了义乌国际商贸城以及金华光伏、五金行业的多家企业,探寻金华外贸稳中求进背后的支撑因素。在走访中,所有外贸人的共识是,一些技术含量较低、可替代性强的低端产业将遭到淘汰,顺应创新趋势的产业才能找到新增量。

金华外贸结构性转变背后,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提速,一方面,政府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,光伏企业积极准备扩产,2022年义乌的光伏组件出货量占全球份额将近两成;另一方面,五金、服装等传统领域的外贸企业,也积极通过搭建行业垂直型跨境B2B平台等方式,进行数字化转型、发展跨境电商,以期在迈入存量时代、产能重构的背景下寻求新的增量。

打造光伏新引擎

4月27日下午,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东一楼中庭正在举办一场新能源车展,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和游客前来观赏。

“二楼的新能源汽车展示区是最近刚开放的,这次的车展就是为了吸引更多人气。”商贸城讲解员向记者介绍,随着光伏新能源产业的愈发火热,今年3月义乌商贸城开创了国内首个专业的新能源市场,目前已有260多户经营户入驻。

嗅觉较为敏锐的商家早在五、六年前就已抢占赛道。2008年入驻商贸城的新源照明是经营年头较长的一家代表企业,位于二楼拐角处的店铺面积不大,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大到太阳能桌子、太阳能路灯,小到太阳能音响、太阳能野营灯等,商品种类丰富。

“我们在2017年左右就开始做一些小的新能源应用产品了,那个时候做的比较多的就是路灯。”新源照明负责人陈方顺告诉记者,“像太阳能路灯这些产品主要是出口中东,因为中东地区一直以来气温都比较热,光照比较好。今年第一季度整体对外销售额相对去年的话,差不多上涨20%多。”

如今在商贸城,像陈方顺一样的新能源商户越来越多,汇聚了光伏组件、储能系统、新能源照明、新能源汽车等若干大类的万余款单品,市场主要辐射中东、非洲、东南亚以及南美等地。

义乌市场形态的变化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活力,也折射出这里新兴产业的勃勃生机。

我国光伏出口近几年连续高增长,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义乌也是瞄准了这一领域,希望在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基础上,打造光伏新引擎。

“2017年左右,光伏因为受政策影响,还处于产业发展的低谷期。但当时碰上爱旭新能源来义乌投资的契机,我们就顺势开始了光伏产业的布局。”义乌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爱旭落户义乌后,通过以商招商等方式吸引了一批光伏企业落户义乌。去年义乌整个光伏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900亿元,今年会朝1000亿元的目标努力。”

据介绍,义乌已聚集晶科能源(10.100, -0.02, -0.20%)、晶澳科技(25.580, -0.04, -0.16%)、天合光能(30.570, 0.24, 0.79%)、东方日升(19.040, 0.32, 1.71%)、爱旭等老牌光伏企业,并向外辐射至邻近的浦江县等地,形成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。

在走访中,记者也了解到,义乌的光伏企业以出口为主。以晶澳科技为例,从出货量来看,2022年晶澳科技组件出货39.75GW,处于行业第一梯队。

“我们的产品这么多年一直是六成在海外,四成在国内。实际上,像我们还有晶科能源、天合光能、东方日升、爱旭这些老牌企业在欧洲的品牌认可度是很高的。”晶澳科技义乌基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
走进晶澳科技义乌基地的智能化立体库可以看到,占地近4万平方米的仓库像一个巨大的立体停车场,堆垛机有序地沿着轨道上下堆放、运送货物。不久后,这些光伏组件将“远渡重洋”,被运至欧洲,安装在当地居民和工商业建筑的屋顶上。

从产能扩张来看,今年晶澳科技义乌基地将开始布局TOPCon光伏电池领域,预计将进一步提升组件的市场竞争力。

晶澳科技义乌基地只是义乌发力光伏产业的一个缩影。“2022年,我市光伏产业规上产值935.1亿元,约占全省光伏产值的30%。截止到现在,我们大致上协议签约的电池片产能达83GW。组件方面,如果近期两个项目顺利签约的话,能达到100GW的产能。我们下一步计划是围绕光伏产业链配套,以龙头企业为依托,以现有配套企业为基础,紧盯光伏辅材、光伏逆变器、光伏建筑一体化等产业,引进更多相关优质企业,在义乌打造健康、稳定的光伏产业生态系统。”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相关招商负责人表示。

上述晶澳科技义乌基地相关负责人则认为,招引方向上的转变,对于当地企业的发展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。“光伏制造企业的过度聚集会给城市的运输物流、能源、电力供应等带来很大压力,而且从长期发展看,多多招引辅材类企业,推动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,有助于电池组件类企业的发展。于整个产业而言,也有利于合理扩大产能,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。”

数字贸易买卖全球

义乌光伏产业的发展,是近年来金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缩影。而在五金、纺织服装等传统领域迈入存量时代、产能重构的背景下,传统外贸企业正开展一场数字化转型,以寻求新的增长空间。

从一季度数据看,金华三大主要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、服装、塑料制品分别出口631.9亿元、130.5亿元和125.5亿元,在如今的金华,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再是占比最大的出口品类。  

这一结构性的转变也反映出外贸产业正在告别野蛮生长阶段,在这一变化过程中,不同行业、不同阶段的企业,对市场冷暖的感受也不尽相同。

4月中旬,金华永康曾举办过一场聚焦五金行业的“天天脉交会”,数百位来自国内和全球30余个国家、地区的采购商与厂家齐聚一堂。在现场,记者采访了多家企业后了解到,目前五金中小企业出海还面临供应链问题、信息缺失、人才缺失、企业融资困难及风险防控等诸多难题,相较于大企业,中小微企业大多数都是商海中的“小舢板”,想要漂洋过海,困难重重。

“目前,金华五金制造业其实都偏向于传统制造这块。和国际先进水平对比,我们在研发端和制造端都需要提升。前者对应的是人才需求,后者对应的是工艺问题,这块其实也需要很长的时间积累。”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科研和对外合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张跃语指出,外贸难问题背后是中小企业创新研发能力的不足,导致行业大而不强。

“小舢板”如何能成长为巨轮?浙江脉链集团正在打造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正在尝试寻找答案。

“以渠道品牌共享为例,就是让金华永康的五金中小企业厂家能够通过皇冠的共享品牌,更容易地走出去,让永康的优质产品通过共享渠道在全球销售。与此同时,全球的中小商家、经销商也可以通过共享品牌向永康厂家拼单集采,小订单也能有大订单的待遇。”浙江脉链集团董事长徐伟强介绍,除渠道品牌共享外,脉链平台还将为中小企业提供“产业带+数字化+本地仓”设施共享、数字化系统共享、技术标准共享、服务共享、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共享服务。

张跃语指出,从生产制造端看,脉链平台上已经整合了科研机构、高校、上游供应商、智慧服务商等资源,“线上平台+线下园区”的模式也有助于解决数字化设备购置成本高、现有工艺技术不够成熟、自身技术力量不足、运维成本高等企业最担心的问题。

从目前来看,抓住数字化趋势的商家普遍迎来了较好的增长,行业内部的“增量时代”已初见端倪。

入驻脉链平台的诺米电子科技2022年年销售额已经突破1000万元。“我们今年的目标是2000万元。” 诺米电子科技董事长杨勇表示。

徐伟强告诉记者,皇冠集团和脉链集团一季度产品总出口额增长30%,二季度预计会增长60%。“现在我们出口的增长主要是通过产业带的品牌化、数字化重构,来推动国际化发展。”

五金行业正在进行的这一数字化转型,也是金华建设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一次实践。去年1月,国务院批准金华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。根据浙江省政府印发的《中国(金华)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》,中国(金华)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将聚焦“产业集群+跨境电子商务”“物流枢纽+跨境电子商务”“开放平台+跨境电子商务”融合发展,推动小商品、五金工具、户外园林工具等产业集群建立海外网上营销渠道,以全市出口名牌企业为主,鼓励企业自建垂直型平台和独立站。

从产业基础看,金华依托电动工具、摩托车及零部件、牛仔面料等七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,已形成汽车摩托车及配件、五金制造、小商品制造、纺织服装等外向型产业集群。随着中国(金华)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深入,或许金华会有更多如脉链平台一样的行业垂直型平台出现,助力更多“小舢板”出海。

(作者:林倩梅 编辑:李博)

主办单位:
浙江中国科技五金城集团有限公司
建设单位:
浙江工商大学
电话:0579-87071587
地址:浙江省永康市五金北路277号
Copyright ©2023 www.ykindex.com All Rights Reserved